銅鐘是什么意思呢?
銅鐘是什么意思呢?
一銅鐘是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。早在原始社會,作為禮器的鐘就出現了。當時的鐘或以木制,或以竹制,或以陶制。
二⑴樂器
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。古屬八音之一金類。由王孫鐘上的銘文:“用享以孝,于我顯祖文考?!醚缫韵?,用樂嘉賓父兄,及我朋友”,可以證明鐘是宗廟及宴會時的樂器。*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?,F在所見*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。在歷代所鑄的鐘里,期間或有鐵鑄的,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。
⑵佛教法器
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,自佛教傳入中國開始,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--佛鐘。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《天工開物》里寫道:“梵宮仙殿,必用以明×(手+耳 打動之意)謁者之誠,幽起鬼神之敬?!币虼?,名剎寶寺皆有鐘。當暮靄漸合,寺院廟堂鐘聲回蕩,木魚橐橐,與僧尼頒經聲溶為一缽,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。
⑶王權的象征
鐘和鼎一樣,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征,“鐘鳴鼎食”就是權勢地位的標志。懸掛編鐘,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:天子宮懸(四面懸鐘)、諸侯軒懸(三面懸鐘)卿大夫判懸(兩面懸鐘)、士特懸(一面懸鐘)。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征王權,這種鐘也叫“朝鐘”,“視朝,官出署,必用以集眾?!辩娨彩侨藗冃哪恐谐绺?、公正、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征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“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”的著名詩句,就是這種象征的反映。
自唐代以后,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、佛鐘、道鐘、樂鐘,并且越鑄越大,以求達到彰顯自己神權和政權的地位來鞏固統治的目的。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,重量達數十頓,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,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。
三銅鐘例舉
普陀六和鐘高2.7六米,口徑1.76米,凈重4.9噸,鐘上鑄有五方五佛,偶意世界和諧,鐘體鑄有原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手書
坐落于河東區大直沽的薦福觀音寺的大鐘為純銅鑄造,直徑2米、高3米、重約5噸,比新建鼓樓上的大鐘還重1.5噸,每當大鐘鳴響的時候,連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聽到。
廣西省蓮音寺青銅鐘高2.2米,口徑1.5米,凈重4噸,是由誠信銅雕鑄造廠監制。銅鐘上鑄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,數千字排列整齊,清晰,鑄造水平可謂國內屈指可數。銅鐘余音能響140秒之久。
四價值
寶貴而豐富的史料
古代鑄造的鐘,除了雕鑄一些圖案,還有文字,或吉祥用語,或紀時記事。因此,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,更在古代社會、政治、思想、文學、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,同時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高超技術。
- 上一條:一座石雕石塔的雕刻工藝
- 下一條:大云寺銅鐘